包起帆:科技创新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0年03月25日 08时 航运界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包起帆先生为“国际航运上海论坛2010”作题为“科技创新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报告。
近期上海港开发了近百项科技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屡获奖励。他重点介绍了以下三项科技新成果:
1、基于电子标签的港口集装箱物流,感知集装箱,提升集装箱物流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集装箱物流中存在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货物失窃和走私现象愈演愈烈等问题,上海港研发了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该成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美国航线、中国-加拿大食品监控专线、中国-日本航线、集装箱陆路运输监控、国内危险品集装箱监控等领域。
2、基于精准配送的港口散杂货物流,与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物流协同和无缝隙物料配送
该成果的研发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我国深水岸线和近岸土地资源紧缺情况下的港口资源配置,我国临江靠海建设的大型钢铁厂专用配套码头泊位利用率低、岸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钢厂自建码头的投资大,煤电厂发电产生的粉煤灰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岸线资源等。
3、基于绿色港口的节能减排
面对越来越大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压力,上海港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创新工作,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利益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树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象。
其中,高架滑触线供电方式油改电RTG已在振东公司、沪东公司和明东公司推广应用,完成了18条线,共123台RTG改造完毕,投入使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至今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1090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895吨。
混合动力RTG用于采用市电不便的上海洋山港区,是该港区的最佳选择。目前在洋山三期配置了混合动力RTG共71台,至今已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459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45吨。
移动式岸基变频变压供电装置与中海已有的28艘具备岸基受电能力的集装箱班轮匹配,利用码头桥吊富余的电箱供电,成本低、见效快。该装置也是第一次将供电装置装入标准集装箱,置于码头边,便于移动,适合港口操作,采用先进的大功率变频变压技术,设计了能够适应船舶潮位差的电缆收卷系统,无需对集装箱码头进行土木改造,便于推广应用。
包起帆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中央交给上海的历史重任,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在于软实力的提升,核心是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国际港航界做出令人瞩目的新成果。科技创新是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