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财险巨头欲分羹上海航运险市场
2010年03月21日 22时 航运界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打开了国内航运保险市场的大门,不仅中资保险纷纷成立专门的航运金融部门发力航运险市场,连外资保险巨头也开始觊觎这块蕴含量巨大的“蛋糕”。
本报记者了解到,就在去年12月3日,中国太保成立了国内保险业首家航运保险事业总部,而在今年3月16日,总部设在瑞士的苏黎世保险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外资航运金融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国内另外一家外资保险美亚的高层在3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亚已经准备适时推出针对中国航运险市场的海上责任险。
“相比国内中资保险而言,外资保险显然更为看重中国的航运金融市场,对于外资保险来说,从中分得一小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能获得不小的承保利润。”对于今年外资保险巨头在航运险市场上的动作,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在受访时分析。
外资“公关”政府
显然,外资保险要想在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有所作为,它们必须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合作。
据记者了解,苏黎世在上海成立的航运金融研究中心,是它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合作筹建的,该研究中心的功能主要是围绕国际航运和保险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研发,为政府、航运和保险业界提供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推动上海发展包括航运保险在内的保险产品创新,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由于苏黎世目前在国内北京设有分公司,上海只有代表处,因此它并不能在上海直接开展保险业务。对此,苏黎世大中华区CEO陈志宏告诉本报记者,在拓展任何新兴市场时,外资保险首先考虑的是给予,然后再寻求回报。不过他也希望,能尽快获得保监会的批文,能够在上海开展保险业务。
不过,对于一些在上海早已开展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来说,它们更希望的是政府能够在推动航运保险发展上,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3月12日,美亚负责全球海上责任险资深业务经理Mark Engel告诉记者,希望对经营航运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税收政策上的支持,而为了能够尽快推动航运保险业务发展,美亚也已经和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探讨合作咨询。
上海获得国家批准建设两大国际中心后的短短数月,上海的航运险市场发展迅猛。今年1月,上海保监局的未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的船舶险首次超越企财险,成为市场份额第二大的险种,在财产险险种中占比17.67%,同比增长38.66%,而货运险则同比增长46.18%。这两大险种总和超过整个上海产险市场份额22%。而上海的船舶险占全国比例达20%。
“也许这一数据能够证明为何外资保险现在如此钟情航运保险市场,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企业进出口商品的各项保险保费规模未来一定会呈现爆发式增长。”3月17日,一家欧洲外资保险中国公司的水险部经理告诉记者。
中外资合作或大于竞争
先有太保、华泰等几家中资保险率先发力航运保险市场,今年美亚、苏黎世等外资保险也开始抢滩市场,记者了解到,业界也开始担心,向来竞争激烈的中国保险市场,会不会在航运险领域出现恶性竞争价格战的局面。
“就航运中心建设来说,不光需要有良好的港口硬件设施,诸如研发中心等机构的设立也非常重要,一个成熟的航运中心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业产业链,而发展航运保险业务,中外资保险公司不能单纯走价格路线,伦敦集聚了全球航运保险业60%的业务,全球企业主要是更加看重伦敦能够提供良好的产业链,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专家,同时它们对于整个航运,包括装船之前的审查以及损失追索、海事方面搜救的能力,能够设计一个良好的保单,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这是所有客户更为看重的,价格只是一个因素。”3月16日,苏黎世全球公司业务主席吕迪安告诉记者。
美亚全球海运险总裁Richard J. Decker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上海的航运保险业务中,国内的中资保险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在码头责任险、货运险等产品上,而外资则可以为投保人提供更丰富的离岸保险产品,比如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客户商品到达海外港口之后遭受损失后的理赔勘查服务等。
“一个完整的保险方案,包含多方面的承保内容,一个国际客户通常需要在岸保险和离岸保险,而中资和外资能够一起合作,而且外资可以为工作提供再保险,提供其他的技术咨询等。”在谈到中外资之间的合作时,Richard J. Decker如是表示。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