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绿色脱碳的探索与实践——倾听临港好声音

2023年08月01日 10时 航运界网

“我们将着力丰富好高水平船供服务平台,为航运企业开展船舶保税油、保税LNG、绿色甲醇加注、船舶备品备件等船舶物资供应,提供更为完善的高品质服务”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金山
 
“我们将加快布局航船氢基燃料供应链,稳妥推进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走廊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设施的绿色走廊建设,积极应对行业脱碳、船舶排放控制区等全球航运业重大治理问题”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小宏
 
“我们成立了一个通信组负责制定和更新燃料和技术列表,帮助国际航运使用新技术和替代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对每一种已知燃料进行评估,目前已经通过了这项提案,并且决定制定法规框架,与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密切协调,解决新型替代燃料和新技术在安全减排方面的问题”
——IMO海上安全司司长海克·德金
 
 
众所周知,绿色化是国际航运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2023年7月9日的2023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下称“大会”)在上海临港新片区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嘉宾纷纷对航运绿色、脱碳转型分享了各自观点。
 
而就在大会召开前夕的2023年7月3日至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 80)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更严格的目标来解决有害排放问题。其中包括到2050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共同目标,并承诺确保到2030年采用替代性零和接近零的温室气体燃料。
 
如何规范、顺利实现这一雄伟目标,而业界目前又有哪些具体实践呢?且听“大会好声音”。
 
经过梳理,航运界网发现,“甲醇”在航运绿色化发展过程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已被业界普遍推崇为较为主流的船舶替代能源选择之一。
 
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白利超介绍,合成甲醇自1923年发明以来,经历了煤、焦炭、天然气等技术路线,在100年后的今天电制甲醇和生物质甲醇进入了绿色技术的新赛道,将助力航运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从减排能力、能源密度、成本、意用程度、安全度、设施改造难度等多方面来判断,甲醇是目前海事业用船,船用绿色燃料的最佳选择。甲醇作为船舶燃料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常规的船用燃料油可降低20%左右,绿色甲醇最高能够降低高达95%左右的碳排放,因此甲醇动力船舶的发展很有前景。他认为,预计到2025年左右,全球范围内交付的商业化的甲醇燃料船舶获奖达到170艘以上,航运业对绿色甲醇的需求有望超过360万吨,2030年将达到千万吨的级别。
 
航运界网了解到,截至2023年7月,全球甲醇双燃料船舶定单已经超过100艘。这其中不乏有全球头部企业的积极参与。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林戟表示,中远海运超前布局绿色能源,确定以甲醇为替代燃料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绿色甲醇等绿色航运燃料的供应链建设。新造船订单中新能源动力船舶占比已超过90%1.6TEU甲醇动力船升级,700TEU电池动力箱船建造,能源二氧化碳运输船等项目有序推进。
 
据航运界网了解,2023年5月,中远海运集团在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下单订造4艘1.6万TEU大型集装箱船,预计交付时间在2025年到2026年,而这4艘船舶都将选用甲醇双燃料主机。在此之前,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子公司东方海外及中远海运集运分别与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大连中远海运川崎签订造船协议,共计订造12艘2.4万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
 
马士基也同样提前布局甲醇。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吴冰青认为,绿色甲醇包括生物质甲醇和电制甲醇是航运业未来10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解决方案。甲醇不含氮氧化物和硫,颗粒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对较低。绿色于传统的燃油,液化的甲醇操作相对简便,并且易于管理供应链和加注,还适用于以合理的成本改造现有的船舶,为大型集装箱船舶提供动力。但是制造生物质甲醇所需要的生物质原料供应还是比较有限的,是量化生产绿色甲醇现在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
 
马士基率先承诺原则上今后只定造可以以绿色燃料为船舶燃料的新造船舶。马士基于2021年2月宣布建造的首艘绿色甲醇双燃料集装箱支线船,即将在韩国交付并投入运营。不仅如此,马士基还新宣布了一系列的甲醇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远洋船舶的建造计划,包括18艘设计运力1.6-1.7万TEU的绿色甲醇集装箱船。6月26日,马士基在扬子江船业集团建造6艘9000TEU的绿色甲醇集装箱船。
 
航运业绿色脱碳的转型发展离不开港口。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表示,上港所有码头配备船舶岸基供电设施、港机桥吊、轨道吊全部电器化,建设港区光伏发电设施,致力于建设绿色港区。上港为船公司提供LNG加注服务,成为继鹿特丹、新加坡之后全球第三个具备保税LNG常态化加注能力的港口,2022年全年加注6万吨。2023年,上港集团分别与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签订了绿色甲醇加注合作备忘录,建设上海港的甲醇加注能力,为船公司的绿色航行保驾护航。
 
据吴冰青介绍,马士基与上港集团将合作于2024年初在上海港实现绿色甲醇船到船的加注业务。林戟也表示,中远海运与临港管委会、上港集团正共同推进在洋山港绿色甲醇加注试点及相关标准制定等工作。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刚刚发布了《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升船舶技术服务能力”和“探索构建绿色航运发展机制”,要求“实施低碳、零碳船舶产品专项工程,重点推进高压双燃料机型研制产业化,开展甲醇及氨等低碳、零碳燃料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结合城市绿色化转型,探索布局船舶清洁燃料生产供应链,明确有关能源使用政策,开展加注业务。”
 
事实上,临港新片区早已开展航运绿色脱碳转型的探索和实践。2022年3月,临港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保税LNG加注服务,目前作业范围已覆盖洋山港全部泊位,并拓展至锚地。累计完成加注作业44艘次,加注量超23万立方米。2023年6月7日,临港新片区又与中远海运集团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化航运领域制度创新合作,探索建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生产、运输、储存和加注体系,深化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围绕甲醇等新能源加注上下游产业链体系,临港新片区已经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涵盖生物甲醇制备企业、合成甲醇制备企业、碳足迹检测认证平台、甲醇加注服务企业等,未来将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构建航运绿色低碳产业链集群。
 
值此临港新片区揭牌四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以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契机,临港新片区定能聚集更多高能级航运要素,助力航运业绿色转型,实现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航运界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