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榜单正式发布

2023年05月09日 16时 航运界网

2023年5月5日,上海。航运界网正式发布“2022年度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榜单”(以下简称“本榜单”或“榜单”)。

 

前言

自2016年5月航运界网发布“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榜单”以来,一直受到业界关注。2022年,宏观政策收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疫情形势延宕反复、重大气候灾害频发与贸易摩擦等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交织叠加,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国内方面,高效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工作,大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助力中国贸易进出口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国际方面,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错综复杂,全球通胀持续蔓延,贸易增速动能下降,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关口,达42.07万亿元,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民营企业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在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59.8万家外贸企业中,民营企业达51万家,进出口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

 

从产品出口类型来看,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20.6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49.1%,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67.8%、86.7%和82.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60%,出口新动能快速成长。

 

2022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稳定增长。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元、5.65万亿元和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和3.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占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8%。

 

交通运输部数据称,202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6.85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约46.07亿吨,同比下降1.9%。受新冠疫情、供应链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港口吞吐量增幅较小。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96亿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4.7%。其中,沿海港口合计完成2.61亿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4.6%。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以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占比约47%,超过日本和韩国造船厂的市场份额总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为3786万载重吨、4552万载重吨、10557万载重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此外,2022年,我国分别有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2022年以来,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显著放缓,航运市场持续波动,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整体市场相对平稳健康运行,多个细分市场恢复疫情前水平。为与国际航运市场步伐一致,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不断调整贸易措施,那么,它们究竟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航运界网为您揭晓!

 

榜单说明

本榜单选取2022年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和台湾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以港口码头投资与经营、运输船舶投资与经营、修造船及相关航运服务业为主营业务或核心业务的企业,覆盖我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囊括港口、航运和船舶以及航运服务等相关领域。

 

本次上榜企业数量为79家,较之前有所变动,详情为:

 

首先是剔除1家企业:龙翔集团(000935HK)退市,从榜单中剔除。

其次是新增10家企业洲际船务(02409HK)海通发展(603162SH)、国航远洋(833171BJ)、宁波远洋(601022SH)、中创物流(603967SH)、厦门象屿(600057SH)、华光源海(872351BJ)、海程邦达(603836SH)、怡亚通(002183SZ)、畅联股份(603648SH)主营业务与航运运输相关,将其纳入。

本榜单继续以“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两个指标的高低为序,分列两个榜单。

 

净资产收益率(ROE),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企业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此外,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打破了企业之间行业、规模、经营模式、主营业务的界限,是一个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比较适合港航船领域上市企业榜单排序。当然,净资产收益率并不完美。由于企业的净利润并非仅由净资产而产生,且净资产收益率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家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因此,我们保留净利润榜单。

 

本榜单的“净利润”指“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或与其意义相同之描述的简称,是上市企业极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净利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上市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业绩表现,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赚钱”与“赔钱”,是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是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也是不可以忽视的重要的盈利能力体现。

 


 

 

榜单备注:

1.榜单原始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年报、招股书和东方财富网;航运界网搜集、整理、计算、统计、制表

2.榜单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值一致的,以净值高者排名靠前

3.榜单货币计算单位均换算为亿元人民币,货币汇率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为基准,按美元汇率为6.89、港元汇率为0.88、新台币汇率为0.23折算

4.沪港两地上市的企业,业绩以A股业绩数据为准

 

榜单综述

本次入榜的79家企业中,实现盈利的有75家,占比94.94%;亏损的有4家,占比5.06%;整体净利润录得4226.37亿元人民币,平均净利润53.50亿元人民币。

 

(注:盈利指净利润值>0,亏损指净利润值<0)

 

全部上榜企业中,港口类企业有23家,占比29.11%;航运类企业有45家,占比59.69%;船舶类企业11家,占比13.92%。

 

全部上榜企业中,在上海上市的有40家,占比50.63%;在深圳上市的有12家,占比15.19%;在台湾上市的有10家,占比12.66%;在香港上市的有15家,占比18.99%;在北京上市的有2家,占比2.53%。

 

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全部为航运类企业,海丰国际(01308HK)以106.48%的净资产收益率居榜首。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后10位的企业中,航运类企业占据4席,港口类企业占据2席,船舶类企业占据4席,中国疏浚环保(00871HK)以-40.05%的净资产收益率垫底。

 

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航运类企业占据8席,港口类企业占据2席;中远海控(601919SH)以1095.95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高居榜首。净利润排名后10位的企业中,航运类企业占据5席,港口类企业占据3席,船舶类企业占据2席,中国重工(601989SH)以-22.61亿人民币的净利润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船舶(600150SH)、中船防务(600685SH)、渤海轮渡(603167SH)、锦州港(600190SH)这四家企业尽管各自录得净利润为正,但扣非净利润却告负,分别是-27.48亿元,-0.79亿元,-0.79亿元,-0.03亿元。此外,中国重工(601989SH)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双双为负值,创下多年来最大亏损。

 

综合两个榜单,中远海控(601919SH)、长荣海运(2603TW)、海丰国际(01308HK)、东方海外国际(00316HK)、阳明海运(2609TW)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均录得较高数值,应当是2022年度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中综合盈利能力高者。中国疏浚环保(00871HK)、中国重工(601989SH)、金辉集团(00137HK)、益航股份(2601TW)、勇利投资(01145HK)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均录得较低数值,应当是2022年度中国港航船上市企业中综合盈利能力差者。

 

航运类企业

本次共有45家航运类企业上榜,包括海运物流及货代相关企业,其中,实现盈利的有44家,占比97.78%;亏损的1家,占比2.22%。2022年度录得整体净利润3711.87亿元人民币,平均净利润82.49亿元人民币。

 

上榜的航运类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排名最高者为海丰国际(01308HK),排名最低者是金辉集团(00137HK);净利润排名最高者为中远海控(601919SH),排名最低者是金辉集团(00137HK)。

 

航运类企业中,在上海上市的有20家,占比44.44%,在深圳上市的有5家,占比11.11%;在台湾上市的有10家,占比22.22%;在香港上市的有8家,占比17.78%;在北京上市的有2家,占比4.44%。

 

港口类企业

本次共有23家港口类企业上榜,实现盈利的有22家,占比95.65%;亏损的1家,占比4.35%。2022年度录得整体净利润472.83亿元人民币,平均净利润20.56亿元人民币。

 

上榜的港口类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排名最高者为上港集团(60018SH),排名最低者为中国疏浚环保(00871HK);净利润排名与净资产收益率保持一致。

 

港口类企业中,在上海上市的有12家,占比52.17%,在深圳上市的有6家,占比26.09%;在香港上市的有5家,占比21.74%.

专栏
更多
专题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