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双雄”步入竞合新阶段

2022年12月21日 15时 中国水运网

导语: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双“龙眼”,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在新时代发展中从竞争走向竞合,联手担负起国家战略使命,携手掘金国际航运市场。

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外贸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门户”。作为长三角两大主要港口,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如同中国港口的双雄,各自活跃发达的腹地经济影响着集装箱货源的生成及流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两港的竞合关系进入新阶段,由吞吐量、经济腹地之争,转为口岸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模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竞争。
 


发力海铁联运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反复,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公路集疏运受到较大影响,好在海铁联运积极发挥保通保畅作用,有效保障了两大港口的稳定运行。海铁联运是一种让货物在铁路和水路运输上更加便捷的联合运输方式,是多式联运的一种方式。

这一点,上海港深有感触。在今年上海发生的疫情中,上海港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运转不暂停,与多种方式联运的策略有关。疫情防控期间,“陆转水”“海铁联运”通过用内河运输、铁路运输等多种方式,弥补公路运输造成的堵点,让各地的货物能够顺利运抵上海港。其中,在今年4-5月上海静默管理期间,上海港海铁联运完成10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海铁联运是上海港的一块短板。2021年,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量120.4万标箱,跃居全国第二,而上海港刚突破30万标箱。

上海港海铁联运兴起于20世纪90 年代,但由于海铁联运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策扶植不足、缺乏市场合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等突出问题,集装箱海铁联运比重一直较低。

不过,近年来上海港海铁联运增长较快。目前,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长三角区域8个主要站点,中欧班列“上海号”成功开行。今年1-10月上海海铁联运累计完成46.5万标箱,同比增长42%。经过这次疫情后,上海港努力补齐铁路集疏运的短板,提高海铁联运能力。

今年10月19日,上海印发《上海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10月24日,上海又发布了进一步推动海铁联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两个“翻一番”目标:2025年较2021年翻一番以上,2030年较2025年再翻一番。上海港希望,到2035年海铁联运量达到300万标准箱,力争完成340万标准箱,占集疏运量比重达到8%~9%。

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起步于2009年。当年起,宁波连续出台了四轮集装箱海铁联运扶持政策;2014年,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性《海铁联运发展规划》,并在当地持续开展《宁波海铁联运新通道建设研究》等一系列专项研究……自2009年以来,宁波已累计发放海铁联运补贴资金约4.7亿元。

与此同时,宁波海关、海事、口岸、商务等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和便利措施,为海铁联运开辟出一条条“绿色通道”。不仅如此,宁波还高度重视先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已经投用的海铁联运物联网项目的功能,加速建立起海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应用标准,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服务好海铁联运业务的飞速发展。

实打实的惠企新政及创新举措,给海铁联运注入了活力,直接拉动经济效益。目前,宁波海铁联运已辐射16个省(区、市)、63个地级市,累计开通超100条海铁联运线路,运量居全国主要港口第二位,年均增速超70%,已稳坐南方海铁联运第一大港“头把交椅”。

截止到今年10月25日,宁波舟山港2022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已超12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4%,超过去年全年总量,预计全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将突破140万标箱。

按照计划,到2025年,宁波海铁联运达到200万标箱。有专家预测,到2035年,宁波海铁联运量或达到700万标箱。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临近年底,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出口量涨势喜人。截至目前,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港的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线路已达到36对,其中上海港13.5对,宁波舟山港22.5对,业务辐射全国17个省市,覆盖60多个地级市,今年预计完成200万标箱,同比增加40万标箱,增幅达到25%。

但是,相对两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而言,两个港口在海铁联运上都有提升的空间。

角逐智慧港口
近年来,智能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等中国各大港口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抢占“智”高点,竞逐“新赛道”,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引领全球港口智能化发展。

近年来,上海港在保证集装箱主业优势的基础上,更注重数字港口能力的提升。自动化码头是中国智慧港口建设的重要标志。2017年12月10日,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生产,这是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之一,也是全球一次性建成投运、单体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在,在洋山四期码头,操作员在百公里之外推动手柄即可操控码头桥吊、轨道吊等设施,时延仅为百微秒。这是上海港首次将F5G(第五代固定网络)技术应用在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实现智慧港口运营模式升级。至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12年蝉联世界第一,其中洋山港贡献率约50%,让世人见证了“无人码头”的科技魔力。

此外,从统筹生产安排的“智慧大屏”,到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到超远程操控技术的落地,再到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上海港正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高效,多项自主创新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实现反超。

而宁波舟山港的智慧港口布局较晚。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于2020年5月上线,同年底在梅山港区实现了装卸设备远控+智能集卡自动化规模作业,比上海港的洋山四期码头整整晚了3年。

当然,宁波舟山港的智慧港口进展也比较迅速。除了龙门吊远程控制、集卡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宁波舟山港还全面上线集装箱出口业务全程无纸化服务功能,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操作无纸化、物流节点可视化”的港口。

但是,相比之下,目前宁波舟山港整体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要低于上海港的自动化码头建设。

当前,伴随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发布,中国智慧港口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

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建设港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开展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推进电子单证、业务在线办理、危险品全链条监管、全程物流可视化等。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等港口既有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建设深圳海星、广州南沙四期、钦州等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在“洋山港区-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区”开展集疏运自动驾驶试点。

相信,两大港口在未来“智港”上将有更多的角逐。

着力航运服务
宁波舟山港是真正的世界级大港。但是,说到航运服务能力,宁波并未进入全球第一梯队。2022年新华•波罗的海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宁波舟山港航运服务居全球第10位。

业内人士指出,宁波航运服务业的规模与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第三大港的地位并不符合。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全永波分析认为,目前宁波舟山港已经聚集了航运物流、海事仲裁、船舶买卖、船级社等一系列服务机构,“但诸如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航运生态不优、港航服务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宁波舟山港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目前宁波暂无知名船舶设计机构设点,航运咨询仅有宁波航交所一家机构,航运金融仅有东海航运保险一家机构。在航运总部经济发展上,宁波舟山港与上海相差悬殊。

反观同为世界大港的上海,情形则大相径庭。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基本建成,与航运相关的企业总部进一步集聚上海,航运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洋山-临港片区、外高桥地区、陆家嘴-世博地区等各具特色的航运服务聚集区。以北外滩区域为例,目前该区域是全国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方,集聚了4000余家航运企业,不仅拥有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海航运交易所等“中字头”在内的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还活跃着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航运交易、信息咨询等众多航运要素企业。

在航运服务业方面,目前,宁波舟山港不但无法与上海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出牌,而且暂时难以望上海港之项背,是宁波舟山港迈向世界一流强港征程必须要着力解决的大难题。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指出,长三角港口一体化是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地域相邻、经济相依、体量相似,彼此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港口群优势,合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避免过度竞争,是提高港口群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两座港口正更多地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来源:中国水运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