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德国顶级企业董事长联名发声!

2022年11月11日 09时 探索新丝路

11月10日早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FAZ)刊发了一篇独家联名客座文章,警告“从中国市场撤出将损害我们自己”。在文末联合署名的是8家德国跨国公司的董事长:

他们分别是:
巴斯夫公司董事会主席Martin Brudermüller、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Roland Busch、默克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Belén Garijo、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Stefan Hartung、通快集团董事会主席Nicola Leibinger-Kammüller、贺利氏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an Rinnert、舍弗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Klaus Rosenfeld、汉堡港和物流公司董事会主席Angela Titzrath。
 


图源:视觉中国


来看看,8名企业高层通过联名文章,传达哪些声音。

围绕总理肖尔茨访华的公开讨论的激烈程度表明,德中关系的塑造对德国是多么重要。这种交流是好的,因为它确保了广泛的意见能传达给联邦政府,有益于新的对华战略的构建。

今年是德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周年。在此期间,双边关系的特点是两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互利互惠。中国已经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8亿人摆脱了贫困,进入了现代中产阶级,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通过技术实力、出口和投资为这一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最重要的是,德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参与者,增长强劲,如今是世界上繁荣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们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为我们的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们使我们有机会从其他国家的许多技术发展中获益。同时,它们也是我们价值观和文化的使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德国公司如何负责任地对待员工、环境和供应链。

在所有市场中,中国在过去50年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和最有活力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的存在对于德国经济来说特别重要。特别是今天,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使我们有机会更快地扩大规模,以便我们能够在其他市场更成功地运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确保了德国许多人的工作和生计。

我们在全球的生产和研发中心帮助我们推进我们德国和欧洲看重的重大社会项目:气候保护、能源转型、扩大基础设施,在数字化、教育和培训方面取得进展,从而实现创新,并且在老龄化社会中改善我们的医疗保健系统,还有增强我们的国防。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些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以发展为目的,越来越有力地宣称自己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这一点在台湾海峡令人担忧的紧张局势中显而易见,这一问题必须和平解决。

今天德国以一种更有区别的方式来定义与中国的关系是正确的——从竞争、合作和系统竞争三个方面来定义。将这些纳入前瞻性的平衡是一项困难但必要的任务。尽管实现这种平衡具有挑战性,但我们致力于此。但在目前的公开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乎都在强调制度竞争——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在实际具体措施上。

"我们需要分散风险"
对我们企业来说,竞争是日常事务。因此我们知道,在竞争中,你必须用自己的优势来得分。我们自己越强大,就越能有力地捍卫我们对中国的立场。因此,工作从我们自己家里开始。首先,我们必须分散风险,例如在半导体、电池、原材料和稀土方面。我们需要对我们的依赖性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对需要减少这些依赖性的领域进行优先排序。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将接触新的、但也是现有的合作伙伴——例如在拉丁美洲、非洲或亚洲。我们必须大规模地提高德国和欧洲的竞争力,也就是为了增加欧盟内部市场的吸引力。

这主要包括实施雄心勃勃的研究、技术和创新议程,以及对投资的框架条件进行根本性改革,特别是迫切需要加快审批程序。更多的独立性不是通过孤立来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增加增长动力和重新获得欧洲的技术领导地位来实现。

“与中国保持对话”
在加强德国和欧洲的同时,与中国相处必须基于我们自身利益。这包括对欧洲价值观的承诺,以及认识到我们必须与中国保持对话和合作。我们的意思是不仅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而且在其他领域,如文化、科学或青年交流。目标必须是一种负责任的共存,在这种共存中,我们自信地坚持我们的价值观,同时也通过多样化和有弹性的价值链确保我们的经济基础。一个以这种方式得到加强的德国和欧洲拥有主权,可以利用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努力为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尽管中国面临所有挑战,我们相信它仍将保持基本的增长势头。从中国市场撤离将切断我们与这些机会的联系。因此,我们继续利用中国的势头来刺激欧洲的增长并加强欧洲,这符合德国的最佳利益。

“对抗气候变化的伙伴”
基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德国和中国现在是网络化全球贸易的核心参与者。因此,德国、欧洲和中国必须开辟新的合作机会,共同确定符合我们双方利益的项目——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无疑是这方面的核心领域。气候保护的先锋和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伙伴。特别是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有助于更快地将新技术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以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迫切需要的气候保护,只能由我们共同来实现。

50年的外交关系显示了德中合作的潜力和挑战。但有一点得到了证实:通过合作能比通过对抗取得更多成果。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为了共同解决全球问题,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分歧——无论多么大——都必须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来解决。这方面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一个是我们必须从今天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持续减少依赖性,一个是建立一个经济上和技术上强大的欧洲。

可以看到,8家企业中,3家刚刚随总理访华(西门子、巴斯夫、默克),还有1家刚刚解决完旷日持久的投资审批纷争(汉堡港HHLA)。在德国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倒向“脱离中国”)的背景下,8家顶尖企业的集体发声,向政界、民众社会传达自己的态度,为在华经营、对华合作尽量创造有利的舆论条件。可谓“苦口婆心”。

加上总理朔尔茨访华前在《法汇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此行访问中国的目的》,德国政府新的对华战略,已经越来越清晰。阻力很大,但对华合作不会停止。

欧盟之中,德国率先伸出了手。这不是我们妄自尊大的理由,我们需要研判各方形势和政策方向,认真对待德国的诉求和关切,共同维护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互惠共赢的局面。

来源:探索新丝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