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港口吞吐量居世界湾区之首
2022年08月15日 10时 粤港澳航运
船航四海,港通天下;湾区之城,向港而兴。航运,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港口,是外贸产业的“压舱基石”。粤港澳大湾区滨江临海,经济发达,是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区域性港口群之一,区域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各湾区之首。
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东莞港4个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深圳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前五中占据双席地位。同时,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不断完善,大湾区港口群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基本覆盖世界主要贸易港口。不难看出,珠三角港口国际竞争力获得明显提升。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网通”模式实现进出口货物的快速增长,未来湾区港口群生态圈将进一步巩固,串联起整条供应链,实现港城融合、合作共赢。
繁忙的蛇口集装箱码头。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世界级港口群在大湾区加速形成
繁忙的珠江口,港区串珠成链。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均有港口,分别为深圳港、广州港、东莞港、珠海港、惠州港、佛山港、中山港、江门港、肇庆港。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消息称,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东莞港4个位于珠江两岸的港口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港口,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也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国际贸易货运量90%以上经海运完成。国际航运枢纽智慧化,是趋势所在。
8月,在深圳盐田港的岸桥边,靠满了集装箱船舶,闸口车流穿梭如织,港口作业繁忙有序,意味着,今年集中出货的旺季已经来临。在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拖车快速有序通过闸口,堆场高效作业,数以万计的集装箱在紧张有序地装载上船发往全球各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无人机电子巡航等手段,为进出港货轮提供便利。
另一边的广州南沙港四期码头里,空无一人,拥有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化身灵活“搬运工”,根据大数据中心调度指令,来回穿梭码头堆场和泊位运送集装箱;在深圳港区西部的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妈湾港,自动化作业、智能闸口和自动驾驶的应用,大幅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提升现场安全作业环境,提高物资运输效率。
据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广东将构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深化广州、深圳两大国际枢纽海港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导向,明确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佛山、肇庆、清远为主要港口,其他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多层次港口发展格局。
到2025年,珠三角港口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携手港澳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到2035年,广州港、深圳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内河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全省建成安全高效、智慧绿色、支撑有力、创新开放、国际先进的世界级港口群。
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助企业增效节支
载有瓷餐具等货物的集装箱在东莞石龙港办结通关手续,经由驳船运至深圳蛇口,在蛇口港直接搭上国际货轮发往世界各地。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河网密布,枢纽港口和内河港口需要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为提升口岸通关时效,以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作为枢纽港,以珠江沿江及内河港口为支线港组合的“湾区一港通”和“大湾区组合港”模式逐渐成形,为货物运输打造出更加高效便捷的湾区海上物流大通道。
据深圳海关统计,2022年,大湾区组合港新增6条线路,进出口吞吐量12.4万标箱,同比增长约4倍。截至7月底,大湾区组合港自2019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开通线路21条,进出口吞吐量超24万标箱。目前,深圳港已与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云浮、广州等8个地市开通了21个组合港。
据深圳海关介绍,“组合港项目的初衷是为解决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珠江水道,货物必须通过驳船运至深圳港区,珠三角企业需要奔走两地海关办理转关手续并随之带来物流、时间成本上升的问题”。对此,深圳创造性地推出“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
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解决企业畅通进出口诉求,深圳海关积极推动大湾区物流要素快速流通,联合省内其他海关通过共享港口代码,一次性完成申报查验手续,依托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全程监管,做到枢纽港和支线港运行一体化,实现货物在湾区各码头间“全天候”水路调拨,24小时运输不停歇,无缝衔接江海物流。
通过组合港,可以将通关、查验的监管环节延伸到沿江港口。“搭上组合港这班‘快通车’后,全程只需办理一次海关手续,通关时间、整体物流时间和运输成本都有大幅缩减,还能免除舱单录入费用,帮助我们外贸企业实现增效节支。”谈及这项改革,广东顺德某公司报关负责人欣喜地说道。
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以深圳港为核心的大湾区水运“一盘棋”全局效应,有效促进深圳枢纽港国际航运资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业货源进行深度整合。据统计,该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400万元报关成本,为班轮公司减少用箱成本超4500万元。同时,货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缩短至2天以内。
大湾区港口群携手打造黄金内湾
大港口串起大通道,大通道促进大循环。广州港、深圳港各有优势,而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海事集群,提供船舶融资、海事法律等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业发达。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概念的提出,大湾区港口群迎来新机遇,各港口将通过加强合作、明确分工,实现竞合,推动航运服务资源跨境跨区域整合。
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签署了《关于大鹏湾水域引航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就引航合作船舶范围、引航合作调度、引航收费标准等达成了共识,这是深港两地政府部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发展,首次在引航领域达成的深度合作。
6月1日凌晨,大型集装箱船“马士基卡萨布兰卡”和“马士基尤里卡”分别在深圳和香港引航员的引领下安全靠泊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泊位,标志着深港引航合作顺利落地实施,“二次引航”变为“一次引航”。据统计,6月1日至30日,大鹏湾水域深港合作引航累计620艘次,深方和港方各自引航310艘次。
深港引航合作实施后,单艘船舶平均降费约6万元,预计每年降低航运和港口企业的运营成本约2.4亿元。船舶进、出东部港区每艘次节约时间约40分钟,引航作业效率明显提高。深港引航合作,是深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航运领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首个范例,有利于保障大鹏湾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领域的融合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携手港澳地区。”目前,已出现广州、深圳、香港港口企业收购、参股其他港口或合资建设码头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形成以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为龙头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生态圈,促进港航互动联合、合作共赢。未来港口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而通过港口整合,可以把整个供应链条串联起来,优化港航资源配置。
来源:粤港澳航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