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 深海远洋 到处都有“湖北造”船影

2022年08月05日 10时 湖北日报

江河湖海上,一艘艘船只破浪前进,中国造船业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工业奋斗史和走向世界的成长史。

湖北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在大江大河、深海远洋,到处都有“湖北造”的船影。如今,湖北正抢占技术高地,自主研发高技术拳头产品,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强省迈进。
 


“智”“绿”双全
鄂产电动船舶占国内八成市场
从风帆到蒸汽动力再到内燃机动力以及核动力,船舶动力系统的每一次进化,都凝聚着人类工业能力的精华,并为世界带来深刻变化。船舶电动化也是如此。

今年6月28日,武汉两江核心区江面。当天,在旅游船“君旅号”领航下,刚刚入列投用的“利记01轮”“利记02轮”载着首批游客巡游两江。这三艘船都是全电动船舶,代表着内河船舶动力系统的未来趋势。

这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的作品。7月29日,在该所展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电动船所使用的电池组。“这种电池组的技术也用于我国深海探测器,其安全性经受了严格考验。”该所电力推进事业部主任周凌辉说。

七一二所是我国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化学电源及其配套装置专业研究所,50多年来,在电力推进系统领域积累颇深。近年来,航运业的环保要求日益提高,该所积极研发新能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

周凌辉介绍:“在成熟技术基础上,对系统整合的要求也更高。在研制‘君旅号’时,他们采用了吊舱推进器搭配大容量高安全性船用动力锂电池的方案,使其成为国内第一艘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新能源船舶。”

“君旅号”总吨位近700吨,可搭乘300名游客,电池充满电需6小时,7节航速下可连续航行8小时。船开动时噪音不足50分贝,低于很多家用车,并且没有废气排放。虽然是一艘几百吨的船,但吊舱推进器的螺旋桨和船舵结为一体挂在船底,操作非常灵活。

传统的内燃机船舶,燃料消耗是运营成本的大头,而“君旅号”虽然造价高一些,但它行驶1公里仅用电18度,在25年寿命期内,经济性明显更优。

“‘君旅号’投用两年来,客户对其非常满意,因此又追加了‘利记01轮’‘利记02轮’和‘利记03轮’等3艘电动船的订单。”周凌辉介绍,新船比前辈又有进步,性能提升之外,整船造价降低30%左右。此外,他们还开发了电动船智慧运维平台,不论船在何处,其运转状态可实时传输到平台上,并具有“智慧诊断”功能,可提取预防故障。

目前,七一二研究所已交付和手持合同的电动船舶数量超过170艘,占国内电动船舶市场的80%。

建造长江最大电动船
带来新型航运商业模式
据统计,2021年,航行在长江干线的货运船舶有5万多艘,货运船舶是长江上保有量最多的船型,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货运船舶技术水平不高,能耗、污染都较大。为推动长江以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国家多次提出,加大推广纯电力、燃料电池船舶的力度。

“湖北有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完全有能力抢抓这一发展战略机遇。”周凌辉说。

今年7月,七一二所与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两艘长江干线700TEU级电动集装箱船动力系统供货合同。这是一种排水量上万吨的江海直达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可装载700个标准集装箱。船上有智能运维、智能辅助驾驶、可视化航道预警等智能化技术,该船建成后将成为长江干线最大电动船。

与之前的电动船不同的是,700TEU电动集装箱船采用了换电模式。它的电池单元就装在一个标准集装箱中,单个集装箱电池总容量超过50000千瓦时,一艘船上可搭载36个集装箱电池,足以让船行驶上千公里。而且电池更换方便,通过在武汉、南京等地布置换电港口,可使船舶具有超长航程。

该船舶投运后,不仅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长江船舶技术水平,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如船东不用花大价钱自己购买电池,而是向第三方公司租用电池。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布局“双碳”发展新赛道,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同时还提出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建筑、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以电动船舶为代表的高技术船舶产业,能很好地将绿色低碳与传统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周凌辉表示,电动船舶正处于起步阶段,近3年来,七一二所电动船舶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发展势头良好。

延伸阅读
湖北船舶海工装备产业迈向千亿级

湖北是我国船舶科研人才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有近万名船舶专业研发人员。有多家代表国家级水平的船舶研究所,是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专院校最多的省份,船舶专业院士、全国船舶设计大师等专家数量也在全国排前列。

湖北省为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出台加快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2012年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船舶主管部门成立的院士中心。2013年,我省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列为六个重点加快发展的产业之一,努力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和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平台。2014年,我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使武汉成为内陆唯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经过不懈努力,湖北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创新能力、质量效益有了大幅提升。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世界最大“深海渔场”等一批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陆续亮相,凸显了湖北强大的研发、制造能力。

进入“十四五”以来,我省继续大力推进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湖北省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创建国家内河绿色船舶产业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氢能、氨能、电池动力、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等为动力的清洁能源船舶,特种公务船、节能环保客滚船、超大型疏浚船、大型溢油回收船、豪华游船游艇、远洋渔船、智能船舶等。大力发展军警用及商用船艇,加快配套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延伸。

《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则提出,到2025年,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国家内河造船龙头地位凸显,力争年产值实现千亿元目标,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步入制造强省行列。

来源:湖北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