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船,出海!出海!

2021年08月19日 10时 福建日报

漳州是东南沿海城市,造船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船业发展态势良好,修造船企业不断壮大。从之前的木质船到现在的钢铅、玻璃钢游艇等,漳州船业已形成包括造船、修船、船舶物资供应等相关产业集聚格局,成为福建省四大修造船基地之一。

如今,漳州提出要大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造船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向钢质船制造转变



走进位于龙海区紫泥镇的福建国安船业有限公司,只见多艘万吨轮船停在船坞上,气割、电焊、钳工等各个环节,许多技术工人正在忙碌操作着。

国安船业是改革开放之后我省第一批造船企业之一,占地面积250亩,现有员工300多人,是漳州市民营船舶工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紫泥镇人大主席林小科说,紫泥岛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水路发达,对岸就是著名的古月港,自古以来船运发达,所以也滋养了许多修造船厂。

“船厂是我父亲吴国安于1981年创办的,至今已有40年了。”福建国安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海区造船工程协会会长吴连富说。他家祖上都是制造龙舟的,那时候的龙舟用杉木制造,只有12米长,十分简陋。改革开放初期,吴国安在龙海的航运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接触到一些当时新型的船舶制造技术。

吴国安毅然从工厂下海,创办民营国安造船厂(后更名为国安船业),开始他的造船创业梦想。为办好企业,他着力引进技术人才,加强科学管理,企业稳步发展。发展到第10个年头时,国安船业从原来修造木制船,一跃成为龙海首家修造钢质船的厂家。

此后,其他船厂纷纷跟进,从木质船制造向钢质船制造转变,从起初只能造几百吨级的,渐渐壮大能制造千吨级以上甚至近万吨的货轮。

如今,国安船业厂区占地300多亩,岸线长1000多米,拥有1.2万吨和2万吨级的船坞各一座、1.2万吨级船台一座、舾装码头两座及设备设施200多台套,可建造最大吨位1.6万吨、维修2万吨以下各类钢质大型船舶。此外,国安船业还获交通部批准承接国际航行船舶的维修业务,能开发设计制造各类型玻璃钢船艇,拥有对外贸易资质,可开展船舶、技术出口业务。客户群主要来自闽南一带,也有一小部分来自国外订单。

目前,龙海共有修造船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19年产值达27亿元,船舶产业主要分布于紫泥、海澄、浮宫、港尾、隆教等乡镇。特别是紫泥镇,成为闽南地区最大的民营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已形成产能的企业有新胜海造船、兴明船舶工业、紫顺等21家。

向游艇产业发展



在位于漳浦县赤湖工业园里的神舟造船公司生产车间,100多名工人分布在各艘游艇上作业,飞溅的火花和轰隆作响的机械声让厂区更显生气。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玻璃钢豪华游艇、高速快艇等。”公司行政部主管陈丽娟说,神舟造船是一家外国独资企业,成立于2001年,生产的游艇以商务接待与旅游使用为主。自2003年12月第一艘游艇下水交船,现在每年产能稳步在7~10艘。目前,公司生产的游艇全部外销,出口欧美,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两年后。

在位于龙海隆教的毅宏游艇生产车间内,一艘艘各式各样的游艇整齐排列着,准备驶向全国各地。毅宏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大型豪华游艇制造企业,其与意大利的设计师携手合作,开发创建中高端游艇品牌,成功研发并建造了36尺到63尺等多种型号的豪华游艇,产品远销海内外。

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游艇产业被业界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就连老牌的船企国安船业也涉足。

“国安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玻璃钢船艇的制造。”吴连富说,2000年,国安与上海一家研究所合作开发30艘玻璃钢快速艇,填补了省内空白,现在旗下还有一家国安玻璃钢船艇制造公司。

向转型升级突破

经几十年发展,漳州是福建省四大修造船基地之一,目前拥有船舶修造企业近100家,其中规上船舶企业21家,2020年总产值约53亿元。漳州市船舶产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岸线的龙海、漳浦、东山和诏安4个县(区),特别是龙海区紫泥镇已初步形成钢质船舶修造、玻璃钢船艇建造、船舶物资供应、船舶机械制造、船舶行业服务等船舶产业链。

漳州船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主要面临两大问题:船厂规划与道路交通。”吴连富说,许多船厂总体规模小,船舶的技术含量低;建造工艺落后,与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相差甚远;基础交通跟不上,紫泥、玉枕等船厂聚集区中,道路狭窄、破烂,出行十分不便;船舶工业集中区域规划、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善,道路通联不畅,许多原材料无法运进来……

“招不到工人,人才的缺失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兴明船业总经理吴路宽说,即使涨工资,给各种福利,还是招不满。现在,工人普遍都是以前的老员工,年轻人根本不来,特别是技术工。

漳州船业的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今年初的漳州两会上,民革漳州市委会就提出《关于推进漳州市船舶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提出应从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企业监督常态化、搭建产学研平台等5个方面促进漳州市船舶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漳州市向海发展、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帮助我市包括船舶工业企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企业解决技术、人才等难题,切实推动大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漳州市工信局在回复中说,将支持船舶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改、扩建或易地改造,壮大实力,完善配套,提升产品档次;支持造船企业对接科研院所、高校,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职工培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