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价潮加剧全球通胀担忧

2021年05月13日 10时 上海证券报

去年至今,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一轮“V”形反转。疫情发生后,大宗商品价格一度跌入谷底,后在系列刺激政策助力下,原油市场引领大宗商品价格逐步抬升。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上涨的同时,也推升全球通胀预期。
 
大宗商品强势上涨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涨逾30%、伦敦期铜涨超35%、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连续11个月上涨。国际商品指数——美国商品研究局现货指数(CRB指数)5月11日报207.55点,年初至今涨幅达24.07%,较去年4月的106.29低点上涨逾95%,创2015年7月21日以来新高。代表国内商品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5月12日收涨至200.03点,年初至今涨幅超过18%。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反映出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中国、美国、欧洲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奠定了全球经济复苏基调,为全球需求复苏提供支撑。

“放眼全球,不同国家、不同经济部门复苏步伐并不一致,导致经济复苏出现了不对称性。大宗商品出口国疫情仍较为严重,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供给,全球经济不同板块之间出现了供需错位,这是全球通胀预期上升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经济学家陈世渊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仍未传导至消费端

目前来看,通胀压力仍来自工业部门复苏,由于原材料端供给相对不足,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快。但在业内看来,工业品上涨压力传导至消费品端目前仍有一定阻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大宗商品研究院院长仰炬表示,大宗商品上涨是通胀预期造成的,目前还没有反映在物价中,因为从上游传导到中下游还有一个过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通过供应链价值传导,上游的原物料影响中下游,是通胀真实产生的基础。

“举例来说,钢铁价格上涨要传导到消费端,不仅要取决于钢铁本身自身价格上涨,也要取决于需求端是否已经充分复苏。当前,全球进入后疫情阶段,从经济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来看,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前或会出现负缺口,这对消费价格指数有一定抑制作用。”陈世渊说。

对于通胀预期,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同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维持高位的时间可能会被拉长到三、四季度。

金融市场经受考验

通胀上行担忧加剧之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急剧降温,全球股市承压,受影响范围已经从证券市场向金融市场蔓延。

本周以来,全球风险市场走势疲弱。截至北京时间12日20时30分,日经225指数累计跌逾4%,新西兰50指数、韩国综指均跌超1%。美股本周也连日遭遇抛售,道指周二盘中跌逾600点,当日收跌逾470点,创3个月最大单日点数跌幅。纳指当日开盘大幅下跌超过2%,随后因空头回补,纳指收盘跌幅缩窄。5月以来,纳指跌幅为2.64%。

衡量市场恐慌程度的CBOE波动率指数(VIX)持续攀升,目前报21.84点,创近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美国银行证券的策略师萨维塔·苏伯拉曼尼安的最新研究显示,第一季度财报中,企业提及“通胀”的数量同比激增了800%。按部门划分,通货膨胀在材料、消费和工业等行业的公司中最为普遍。

多位市场人士近期表达了对通胀的担忧。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周二在媒体线上活动中表示,拜登政府的经济计划增加了通胀风险,过多资金流入经济体内制造泡沫风险。当前股市估值已经算泡沫。

陈世渊认为,投资者确实会担忧通胀。因为未来如果央行要调整货币政策,风险资产价格会面临一定调整。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宏观政策不确定性会导致市场波动性上升。

外汇市场也感受到了通胀的影响,隔夜美元指数一度失守90关口,市场预期美元有进一步跌破90水平的可能。剑桥全球支付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卡尔·沙莫塔表示,由于美联储强调宽松政策立场,美元出现有力上涨的可能性较低。

面对通胀上升预期,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陈世渊建议,未来投资者需要关注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并精细化投资方向。

“就目前的通胀上升趋势,投资者可以考虑周期股,并在科技股调整到一定价位后再增加配置。长远来看,仍然看好科技板块,虽然黄金是避险工具,但并不建议股票投资者买入。”香港另类投资基金经理、财经智库国际金融学会资深成员舒时告诉记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