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航运学系一群旧生的公开信

2010年04月13日 05时 航运界

    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徐林倩丽教授从今年3月1日除了继续领导理大的商学院外,更晋升为副校长。从职位上的调动来说,理大对徐院长的贡献是肯定及认同。但作为本港唯一提供航运业本科及高级人才培训的大学,徐院长主政十年里理大的航运学系为本地业界贡献了什么?

 

    随着上海宣布成为区内航运中心后,我们不禁问:为什么区内的航运中心只谈上海不说香港呢?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检视理大在航运人才培训上,在过去的十年里有什么大变化以及实质上的进步。

 

外行人领导内行人

 

    从2003年起,当理大的航运及物流管理学系归入商学院并改名为物流学系时,商学院院长徐教授在一个公开场合上解释学系改名原因时,称因应政府确认「物流」是本港未来四大支柱的原故而作出调整,对于政府没有强调航运业的重要性,她亦表示无奈。

 

    过去数年,政府一直鼓励各大学自行向各界募捐经费,航运学系在改名后的数年筹款活动中,便备受船东的抵制及压力。因应筹募经费这活动上,徐院长却撤换了上任只有年多的负责人,改聘从美国回归的刘建华教授,为了更容易获得船东的捐助,刘教授获理大授以讲座航运系教授一衔。这种换汤不换药,看风驶舵的心态在2008年学系重新改名为「物流及航运学系」又再次获得确认。

 

    从刘教授在网页上的履历来看,来港前他只从事供应炼的实践及应用,而研究亦只集中在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及优化学(optimization)上,研究领域上跟航运业从没沾上边。怎么理大可以随随便便的把客座教授名衔给予对本科毫不认识的人呢?是否委派一个跟本科毫不认识的「航运学客座教授」便可为本港航运界增添「新」动力?这种「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情况竟然出现在理大身上。

 

    当然,在外行领导下,航运学系也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成就,例如2008年在瑞士日内瓦国际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上航运学系就本港海洋红潮预测指数拿了个银奖。正因为刘教授对航运业「从未认识」也「毫不了解」,在过去五年他一直招聘了很多「航运学」的教授,例如读土木工程的可以教授船舶租赁的课程、读港口环保的可以教授港口管理、刚刚海事保全博士班毕业的便可教授硕士班海事保全课程。若理大的人事部能翻查一下这些「航运学」教授本身研究项目及入职要求便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船东捐献付之流水

 

    为了配合这批新聘教授们的专长,航运学本科课程近年亦大幅转向以运筹学为主,怪不得近年业界招聘该系的毕业生后,总觉得他们「鸡手鸭脚」地边做边学,原来理大航运学系早已不再是我们所熟识的航运学系了。

 

    假如上述都是事实,那为什么仍然有船东捐献大量金钱(如曹文锦先生,董浩云基金)来支持航运学系的发展呢?看来这是船东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以为捐了款便可以帮助航运学系有更多的资源集中从事航运业有关的研究。试看看曹先生资助的万邦曹文锦海事图书馆的运作情况便可知一二。

 

    图书馆初期根本不知道在本校主图书馆以外还要藏什么样的书,误打误撞尝试使用无线射频(RFID),但后来试验失败,曹先生的资金一部分报销了。为了作一解脱,负责项目的经理便引疚辞职。现在这图书馆根本不对外开放,只是由一些博士研究生在做一些研究,与其说是研究倒不如说是给学生们多一个学习的地方好了。至于在2007年成立的董浩云国际海事研究中心,该中心年报上提及在很多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文章,但该批文章的素质如何?在国际航运业界中能引起多少回响仍是未知之数。

 

过分看重世界排名

 

    最有趣的地方是该中心在提供一份网上集装箱输送量预测月报,每月把包括香港在内的珠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数字凑拚一下,根本谈不上有任何分析,是真的不会?还是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还是真的不懂?数年下来,海事图书馆已经重新合并归商学院管理。船东们一厢情愿的资助变成了商学院的资产,不知船东们心里有何想法?

 

    物流及航运学系在商学院的熏陶下,已开始在本质上走向只看重在世界商学院排名档次中,放弃了理工大学一如既往在本港芸芸大学中所肩负的特有角色。作为本科的毕业生我们是很不希望看到的。最近城大开设的「香港海事及运输法研究中心」,依我们看这才是真正的为本港航运界做一点实事的表现。既然理大跟航运业越走越远,那倒不如给城大一个机会去发展航运学系。

 

    总理温家宝三月中表示,希望香港利用毗邻内地的优势,继续保持和发展其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地位。但愿我们的理大能改辕易辙重新给香港航运界带来新的希望。

 

来源:大公报

Baidu
map